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使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对生物功能的整体研究上。对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或执行者——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
蛋白质组(proteome)这一概念是1995年由澳大利亚学者最先提出来的,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指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一个基因组、一种细胞组织或一种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对蛋白质组问题的研究称之为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
蛋白质组学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蛋白质定性和定量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功能研究,小分子-蛋白质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非标记定量(label free)和标记定量(SILAC, iTraq, TMT等)。
当化学与生物学的最新发展融合,形成了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化学蛋白质组学(chemical proteomics或chemoproteomics)。化学蛋白质组学是一个目前仍在不断扩展中的全新领域,学术界至今对其尚未有确切定义。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 是联系蛋白质组和药物靶点研究及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基于目前化学蛋白组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化学蛋白质组学是利用能够与靶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化学小分子来干扰和探测蛋白质组, 在分子水平上系统揭示特定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与化学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从而准确找到化学小分子 (包括药物) 的结合部位——作用靶点——的组学研究方法。
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包括: 基 于 活性 蛋 白 质 组 分 析(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BPP) ,基 于 亲 和 性 蛋 白 质 组 分 析(Affin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fBPP) ,蛋白质组热稳定性分析技术(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 TPP),依赖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 DARTS) ,依赖于限制性酶切的小分子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limited proteolysis -small molecule mapping, LiP-SMap ),基于氧化速率的蛋白稳定性测试(Stability of Proteins from Rates of Oxidation, SPROX),等等。
礼达建立了基于ABPP和AfBPP的完善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为活性化合物提供靶点的鉴定和验证服务,填补了国内蛋白组学服务领域的这块空白。此外,礼达也承接常规的蛋白质组学服务项目。